杜铭川忽然想起一个关于七星镇的古老传说。
相传上古时期,有神龙降世,伴随天星七颗陨落于此地。后有铸剑大师开山引水,按北斗方位,造剑池七处,费时七年,将陨石铸成宝剑,剑成时紫气冲天,龙吟之声响彻千里,从此后七星镇之名传遍了天下。
至于宝剑铸成了多少把,却有不同说法。有的说就一把,名为“龙渊”,有的说是三把,也有的说是七把,按北斗七星的名字命名,插在龙身的七处大穴上,才把那条龙给制服了。
杜铭川很小的时候就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过这个故事,他还记得和村里的孩子们为了究竟有几把剑而争执过。小时候他对这些东西深信不疑,但上学后就开始不相信了,老师都说那是迷信。可是眼前这把带光的宝剑却让他不得不把这件事和这个传说结合起来。难道这传说竟然是真的?再想起之前公鸭嗓子王爷的手下好像提到过红小兵拆窑遇到的怪事,难道自己家的龙窑也和这个传说有关联?
十三岁的年龄毕竟还带着孩子心xìng,此刻他忘记了自己还身处险境,心里只想着如果这真的是传说中的宝剑,拿出去一定可以打败那个王爷,替父亲报仇,却不想这地方出不出得去还是个问题。
杜铭川也不顾看不看得见自己的手,鼓起勇气伸长手臂去抓剑柄。这一抓却抓了个空,手心里什么都没有。他吓了一跳,心说这柄剑难道不是实物,而只是一个光影?正想着的时候,手臂上如遭电击,一阵麻麻的感觉传遍了全身,紧接着,周围的光芒急速收拢,形成一个耀眼的光团,亮得他睁不开眼睛来,而那柄剑却凭空消失了。
那团光芒忽一下冲他飞了过来,重重地砸在他额头,光影碎裂四散,同时一声龙吟般的吼震响起,比在地面上听到的更加真切。杜铭川脑袋轰隆一下,就像里面插着一根雷`管爆炸了一般,仰面栽倒,失去了知觉。
……
不知道过了多久,杜铭川悠悠地醒转过来,脑袋还是胀得厉害,耳边嗡嗡地充满了嘈杂的声音,仿佛身处车水马龙的闹市之中。睁开眼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蔚蓝sè的天空,几朵白云浮在那里。
一只叫不出名字的鸟儿从天上飞过,杜铭川觉得这只鸟看上去有点奇怪,却又说不出怪在哪里。正当他盯紧了看的时候,这鸟儿突然变大了几倍,连身上的羽毛都能看得清楚,尖利的鸟喙,凶狠的眼神,扑扇着巨大的翅膀俯冲下来。
杜铭川本能地闭上眼睛,再次睁开的时候,却发现那鸟儿还是一个小点,在高高的天空上盘旋。
他用力支撑着绵软的身体坐起来,发现自己正坐在河滩上,双脚还浸在河水里。怪不得刚才好像听到了流水声,只是耳边的声音依然嘈杂的很,让人听不真切。
仔细分辨了一下方向,看到远处的山,杜铭川认出来,这条河离自己家不算太远,以前跟着父亲砍柴采矿也来过这里。他记得夜里分明是遇到地震,掉进了不知多深的地洞里,现在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是地下水把自己冲到这里来的吗?地洞里那把发光的剑是怎么回事?那到底是真的还是幻觉?
杜铭川觉得头越来越大,差点又晕了过去。用力摇了摇头,弯下身用河水洗了把脸,才算舒服了点,只有嘈杂的耳鸣挥之不去,让他很难受。
想起刚才天上那只怪鸟,他忍不住抬头看了看。鸟儿还在天空盘旋,忽高忽低。他才注视了片刻,那只鸟儿突然在眼前变得清晰起来,仿佛放大了好几倍。这回他没有急着闭眼,晃了晃脑袋再看,发现不但是那鸟,连天上的云好像也变大了。
如果鸟和云本身没有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自己的眼睛出问题了。
他又试着将视线转移到别的地方,盯着河滩上离他十来米的一块石头仔细观察起来。开始的时候,那石头没什么变化,慢慢的,石头在他的眼里就变得越来越清晰,连纹理都能看出来了。
杜铭川敢肯定,这么远的距离在过去,能看清楚大致形状就不错了,现在却能看清上面的纹理,就好象距离被拉近了十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又连续试着观看多处不同场景,发现自己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处,就能获得拉近十多倍距离的视觉效果,这不是意味着眼睛上装了个放大镜一样吗?而且还是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的那种。这种奇特的变化令他措手不及,不过这总不会是什么坏事吧!
杜铭川想起父亲让他背过的《yīn符经》里的一句话:“瞽者善听,聋者善视”。难道是因为我的耳朵不行了,视力就变得特别好?如果真是这样,他宁愿恢复耳朵的正常功能,也不要这个自带望远镜的效果。
于是,他开始把注意力从视觉转移到听觉上。这一下,嘈杂的耳鸣忽然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四周一片寂静,就像真得聋了一样。好在他很快就听到了流水声,接着是虫鸣声,接着是鸟叫声……
他惊喜地发现,和视觉一样,只要他把注意力集中在哪里,那么就可以清楚地听到那里的声音,比过去听得更远更清晰。
天哪!我难道拥有了像千里眼和顺风耳一样的能力?杜铭川激动地跳了起来。这么一起身,他感觉身上凉飕飕的,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居然一丝不挂,原本穿着的那身麻衣孝服不知到哪里去了。
就在这时,他那已经变得敏锐无比的听觉中传来有人说话的声音。杜铭川急忙跑过河滩,在一丛灌木后面躲了起来。十三岁的初中生已经开始发育,正是羞涩的年龄,他可不想被人看到这样一幅光着屁股的狼狈相。
注意力一集中,说话声便清晰起来。就听一个女人的声音说道:“哎呀,别别,别在这儿弄……”